M家書(VOL. 4):十年前的悼念文
我的『基甸』朋友:
轉眼十年,相信你我在人生路上已有不少經歷,這些年,至親雖已離世,但在夢中仍不時見他出現,難道,這就是佛洛依德『夢的追尋』學說的心中的潛意識的反映?翻看十年前的悼念文,有不少的難忘回憶.........
『
悼念文:永遠懷念的父親
蕭智剛 寫於2004年12月
我們敬愛的父親,蕭笙已於十一月廿七日凌晨,於將軍澳醫院因肝癌病逝。由父親舊病惡化至他離世,只有短短一周之時間,突如其來的分離,令我和家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。
他將自己一生奉獻給第八藝術,他雖不是學院派出身,中學程度也沒有,卻能赤手空拳,在影視界打出名堂,成為人所景仰的一代武俠劇宗師,可說是苦學成材,戰勝逆境而得,足以成為年青人在事業中發奮向上的榜樣。
近代講創意思維的學者,指出『創意』就是將兩樣不同的東西,放在一起,然後發揮著另一種新的效能,這一點,父親早在六十年代粵語片戲劇拍攝中,就已經把握到。比如當年他看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員傳送聖火,然後將意念轉到武俠片去,創作出『武林聖火令』一齣武俠片,用今日的學術字眼來說,他的『多元智能』極為豐富,而且『創意思維』早露鋒芒。
很多人知他成名,但卻少有人知道他捱窮的日子。還記得我在小學期間,那時粵語片沒落,很多圈中人生計難保,紛紛轉行。那時我們家境窮困,讀書常欠交學費,屋租亦常被業主追上門。我亦曾聽過不少叫他轉行的聲音,但他仍不屈不撓地為著理想堅持下去。一次,父親帶我在旺角的街頭大牌檔吃飯,一只咸蛋、一碟菜寶、幾件豆腐干,就是父子一頓晚餐。當時我知父親很窮困,雖不是大魚大肉,但那一次我卻吃得印象『深刻』,因為我知道父親正為他的理想堅持著。
父親是一位很有愛心的慈父。我的記憶中,他是絕少向子女苛責的。母親和他在我們孩童時便分開,自此他便身兼母職,照顧我們子女四人。最大的問題,是發生在我身上,少年時的我十分反叛好性,在青少年的暴風時期,我成為一個問題青年,為家庭帶來諸多困擾,但父親仍不停找機會,耐心地勸導我。記得當年他面對一身飛型打扮的年青的我,他竟然沒有一點怪責,反而輕鬆地向我說:『做飛仔要做得有型D、乾淨D…,唔好俾人叫臭飛呀!』當時覺得父親很幽默,很體諒我,明白我的訴求,而且得著我心。
他的愛心不是限於關心自己兒女,家族中的每一個親屬、子女,他都關心看顧,以致每一個親屬後輩,對他尊敬有如自己父親,對他都是十分的敬佩。
很少人知道,他是一位很積極的義工。在我改邪歸正之後,任職社工時推行的社會服務中,蕭笙叔都是逢請必到,成為我們的義工,在家長分享會中,鼓勵作父母的對子女的反叛要加以忍耐,對青少年訓勉時提點他們要明白父母的心腸。
每一個晚上的午夜,就是他的學習或寫作時間。一次夜深時分,在他房中傳出談話聲,我走到房門邊細心聽一下,原來是他在與錄音機學習英語會話。年紀漸大,科技進步並沒有令他落伍。互聯網的資訊媒介出現不久,便聽見他著人Send電郵給他,原來在工作上他已學曉運用電腦,父親的生命是活出了終身學習的模範。
我們會永遠懷念這位父親。父親雖然離去,相信他的仗義處世,以助人為樂的精神,仍會繼續影嚮著和他接觸過的人,但願他的俠義精神繼續感染眾人的生命,不單是在戲劇中,而是在人世間編織更多有情有義的故事。 』
轉眼十年,相信你我在人生路上已有不少經歷,這些年,至親雖已離世,但在夢中仍不時見他出現,難道,這就是佛洛依德『夢的追尋』學說的心中的潛意識的反映?翻看十年前的悼念文,有不少的難忘回憶.........
『
悼念文:永遠懷念的父親
蕭智剛 寫於2004年12月
我們敬愛的父親,蕭笙已於十一月廿七日凌晨,於將軍澳醫院因肝癌病逝。由父親舊病惡化至他離世,只有短短一周之時間,突如其來的分離,令我和家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。
他將自己一生奉獻給第八藝術,他雖不是學院派出身,中學程度也沒有,卻能赤手空拳,在影視界打出名堂,成為人所景仰的一代武俠劇宗師,可說是苦學成材,戰勝逆境而得,足以成為年青人在事業中發奮向上的榜樣。
近代講創意思維的學者,指出『創意』就是將兩樣不同的東西,放在一起,然後發揮著另一種新的效能,這一點,父親早在六十年代粵語片戲劇拍攝中,就已經把握到。比如當年他看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員傳送聖火,然後將意念轉到武俠片去,創作出『武林聖火令』一齣武俠片,用今日的學術字眼來說,他的『多元智能』極為豐富,而且『創意思維』早露鋒芒。
很多人知他成名,但卻少有人知道他捱窮的日子。還記得我在小學期間,那時粵語片沒落,很多圈中人生計難保,紛紛轉行。那時我們家境窮困,讀書常欠交學費,屋租亦常被業主追上門。我亦曾聽過不少叫他轉行的聲音,但他仍不屈不撓地為著理想堅持下去。一次,父親帶我在旺角的街頭大牌檔吃飯,一只咸蛋、一碟菜寶、幾件豆腐干,就是父子一頓晚餐。當時我知父親很窮困,雖不是大魚大肉,但那一次我卻吃得印象『深刻』,因為我知道父親正為他的理想堅持著。
父親是一位很有愛心的慈父。我的記憶中,他是絕少向子女苛責的。母親和他在我們孩童時便分開,自此他便身兼母職,照顧我們子女四人。最大的問題,是發生在我身上,少年時的我十分反叛好性,在青少年的暴風時期,我成為一個問題青年,為家庭帶來諸多困擾,但父親仍不停找機會,耐心地勸導我。記得當年他面對一身飛型打扮的年青的我,他竟然沒有一點怪責,反而輕鬆地向我說:『做飛仔要做得有型D、乾淨D…,唔好俾人叫臭飛呀!』當時覺得父親很幽默,很體諒我,明白我的訴求,而且得著我心。
他的愛心不是限於關心自己兒女,家族中的每一個親屬、子女,他都關心看顧,以致每一個親屬後輩,對他尊敬有如自己父親,對他都是十分的敬佩。
很少人知道,他是一位很積極的義工。在我改邪歸正之後,任職社工時推行的社會服務中,蕭笙叔都是逢請必到,成為我們的義工,在家長分享會中,鼓勵作父母的對子女的反叛要加以忍耐,對青少年訓勉時提點他們要明白父母的心腸。
每一個晚上的午夜,就是他的學習或寫作時間。一次夜深時分,在他房中傳出談話聲,我走到房門邊細心聽一下,原來是他在與錄音機學習英語會話。年紀漸大,科技進步並沒有令他落伍。互聯網的資訊媒介出現不久,便聽見他著人Send電郵給他,原來在工作上他已學曉運用電腦,父親的生命是活出了終身學習的模範。
我們會永遠懷念這位父親。父親雖然離去,相信他的仗義處世,以助人為樂的精神,仍會繼續影嚮著和他接觸過的人,但願他的俠義精神繼續感染眾人的生命,不單是在戲劇中,而是在人世間編織更多有情有義的故事。 』